预防发热的关键在于科学调节体温、及时补充水分、合理增减衣物,并注重增强免疫力。 尤其在气温骤升时,人体易因散热失衡或脱水导致体温异常升高,通过针对性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热风险。
-
分阶段调节体温
体温上升初期(寒颤期)需注意手脚保暖,如穿袜子、搓热四肢;进入高热期后应减少衣物散热,避免捂热。物理降温可选择温水擦浴(禁用酒精),同时监测体温变化。 -
持续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少量多次饮水,预防脱水和促进排汗散热。若伴随大量出汗,可补充含钠、钾的饮品,维持体液平衡。 -
环境与生活习惯优化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外出时避开正午烈日,选择透气衣物。均衡饮食(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提升耐热能力。 -
特殊人群重点防护
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需避免剧烈温差,外出携带便携风扇或降温贴。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夏季高温时,建议随身携带水壶和防晒工具,并关注天气预报,提前调整作息。若需长时间户外活动,可备藿香正气液等防暑药物,但药物使用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