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出血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这是降低狂犬病风险的关键步骤。肥皂的碱性成分可破坏病毒包膜,而持续冲洗能有效减少病毒载量,随后需尽快就医接种疫苗。
-
首选肥皂水冲洗
将普通肥皂(非香皂)溶于清水,浓度以起泡为宜。重点揉搓伤口内部及周围皮肤,利用肥皂的碱性环境中和狂犬病毒酸性外壳。若现场无肥皂,可暂时用瓶装水持续冲洗。 -
流动清水辅助清洁
交替使用高压流动清水(如自来水)冲洗,水流压力有助于冲走残留唾液和污染物。避免使用静止水或酒精直接刺激伤口,可能加速病毒扩散。 -
深度伤口处理技巧
若伤口较深,可借助注射器抽取肥皂水反复灌注清洗。挤压伤口周围促进出血(已出血则无需),但禁止用嘴吸吮或撒盐土等民间偏方。 -
冲洗后的紧急处理
冲洗完毕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避免包扎过紧。记录流浪狗特征及咬伤时间,2小时内抵达医院完成狂犬病暴露分级评估,必要时联合注射免疫球蛋白。
及时规范的伤口处理可降低50%以上发病风险,但冲洗不能替代疫苗接种。即使完成冲洗,也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免疫程序,不可存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