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出血后,应急处理的核心是立即清洗伤口、彻底消毒、及时就医接种疫苗。关键步骤包括:用肥皂水持续冲洗15分钟以上、避免包扎伤口、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若伤口较深还需加注免疫球蛋白。以下分点详解处理要点:
-
伤口清洗与消毒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确保污血和病毒充分流出。冲洗后使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避免使用红药水或紫药水。若伤口较深,可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加压冲洗内部。 -
止血与包扎原则
少量出血无需立即止血,利于病毒排出;若出血量大,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切记不要包扎闭合伤口,保持开放状态可降低厌氧菌感染风险,仅用无菌敷料松散覆盖防污染。 -
紧急就医与疫苗接种
无论伤口大小,必须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采用“5针法”(0、3、7、14、28天)或“2-1-1”程序。穿透性咬伤或头面部受伤者需联合注射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病毒。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调整剂量。 -
后续观察与记录
就医时提供咬伤时间、狗的状态(如是否流浪、有无异常行为)等信息。接种期间忌酒、浓茶及剧烈运动,观察是否出现发热或伤口红肿。若咬人狗10日后仍存活,可咨询医生调整后续疫苗剂量。
提示: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即使轻微咬伤也不可侥幸。处理时保持冷静,优先完成伤口清洗和疫苗注射,同时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备动物伤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