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出血后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狂犬病致死率接近100%,一旦发病无药可治,而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即使伤口小或出血少,只要皮肤破损,病毒就可能通过唾液侵入体内,绝不能拖延或忽视。
-
狂犬病的致命性
狂犬病毒会攻击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通常1-3个月(短则几天),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后期出现恐水、痉挛等典型症状,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目前全球仅极少数病例存活,且均遗留严重后遗症。 -
流浪狗的高风险性
流浪狗未接种疫苗,携带病毒概率远高于家养宠物。即使狗当时看似健康,也可能处于潜伏期(唾液已带毒)。据统计,中国90%以上的人狂犬病由犬类传播,暴露后处置每延迟1天,风险成倍增加。 -
暴露后处置流程
- 伤口处理: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开放伤口不包扎。
- 疫苗接种:24小时内注射第一针,按“2-1-1”或“5针法”完成全程接种,不可中断。
- 被动免疫制剂:三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需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
常见误区澄清
- “狗没死就不用打疫苗”错误!部分携带病毒的狗可能存活数月。
- “出血少就没事”错误!哪怕微小伤口也可能感染。
- “打过疫苗可终身免疫”错误!再次暴露仍需加强接种。
请牢记:被咬后争分夺秒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生命没有试错机会! 即使事后确认狗未携带病毒,也比冒险付出生命代价更明智。若无法捕捉咬人犬观察,务必按最严重情况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