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预防中风的关键在于控制基础疾病、保持水分平衡、调节情绪,并避免温差刺激。 高温高湿环境下,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压波动大,易诱发脑血管意外,尤其需警惕头晕、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以下从生活习惯到应急处理提供全面建议:
-
严格管理慢性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需按时服药,避免擅自停药。梅雨季湿度大易引发胸闷、血压升高,建议每日监测血压,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合并高血脂者应减少动物内脏摄入,每周吃3次深海鱼补充脂肪酸,降低血栓风险。 -
科学补水与饮食
老年人对口渴不敏感,需定时饮水(每日2000-2500毫升),晨起、睡前各喝1杯温水。饮食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避免冷食刺激血管。可饮用山楂决明子茶辅助降脂,但忌用过量降压药导致血流过缓。 -
调节环境与活动
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空调温度不低于26℃。避免高温时段外出,选择太极拳等温和运动。若必须外出,穿浅色透气衣物,随身携带藿香正气丸防暑。 -
识别中风信号
突发口齿不清、单侧肢体无力或视物模糊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记住“FAST”口诀:Face(面部下垂)、Arm(手臂无力)、Speech(言语障碍)、Time(抢时间送医)。
梅雨季健康管理需全家参与,尤其关注老人情绪与作息。除上述措施外,定期体检和血管评估能更有效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