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后未破皮但发红,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并消毒,观察红肿变化,24小时内就医评估狂犬病风险。 即使皮肤未破损,狂犬病毒仍可能通过黏膜或微小伤口侵入,不可侥幸忽视。
-
紧急处理: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患处15分钟以上,降低病毒残留风险。若条件允许,使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药膏。冰敷10分钟可缓解红肿,但需间隔1小时重复,防止冻伤。
-
医学评估:即使症状轻微,也需尽早就医。医生会结合狗的疫苗接种史(若未知则视为高风险)、咬伤部位(头面部风险更高)及个体免疫状况,决定是否接种狂犬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更需谨慎。
-
观察期注意事项: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抓挠或包扎。48小时内若出现疼痛加剧、发热或红肿扩散,提示感染可能,需立即复诊。接种疫苗后忌饮酒、剧烈运动,防止免疫效果减弱。
-
长期预防:若频繁接触动物,建议提前接种暴露前预防疫苗。同时教育儿童远离陌生犬只,避免直视或挑衅行为。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但及时干预可完全预防。任何可疑暴露均应以最高标准处理,切勿因伤口表浅而延误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