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伤后出现肿胀,应立即就医并接种狂犬疫苗。关键点:①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暴露后预防至关重要;②即使伤口未出血,红肿表明皮肤屏障已破坏;③来源不明的狗携带病毒风险更高,需按最严标准处理;④疫苗需全程接种,延迟可能影响效果。
-
紧急处理优先:用肥皂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碘伏消毒,避免挤压伤口。红肿提示可能存在组织损伤或感染,自行处理无法替代专业医疗干预。
-
疫苗接种必要性:狂犬病毒通过唾液传播,潜伏期长但发病后无药可治。未知来源的狗无法排除携带病毒可能,必须按暴露后免疫程序接种(5针法或“2-1-1”程序),首针应在24小时内完成。
-
免疫球蛋白的补充作用: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面部等神经丰富区域,需同时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快速中和病毒。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同样适用,无绝对禁忌。
-
后续观察与注意事项:接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及辛辣饮食;记录咬人狗的特征,若10天内狗死亡需立即上报。即使肿胀消退,也需完成全部针次。
总结:安全重于侥幸,任何不明来源的狗咬伤伴肿胀均需视为高风险暴露,务必第一时间就医并启动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