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了即使没有明显伤口,也建议尽快前往疾控中心评估风险,因为狂犬病病毒可能通过细微破损或黏膜接触传播,且潜伏期长、致死率接近100%。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
暴露风险判断
狗的唾液若接触皮肤破损处(如抓痕、皲裂)或眼、口鼻黏膜,均存在感染可能。肉眼不可见的微小伤口仍需专业消毒和医学观察。 -
暴露后处置流程
- 清洗消毒: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降低病毒活性。
- 疫苗接种:疾控中心会根据咬伤部位、狗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接种疫苗、能否追踪观察)决定是否接种狂犬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 十日观察法:若能捕获咬人犬并确认10天内未死亡,可后续调整处置方案。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孕妇或免疫力低下者更需谨慎,即使表皮完整也应报备疾控部门,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狂犬病预防的关键在于"宁过度勿遗漏",任何可疑暴露都应交由专业机构评估。同时记录咬人犬特征并尝试联系饲主,便于后续追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