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天气突发热衰竭需立即脱离高温高湿环境,采取快速降温、补液及医疗干预三步急救法。核心措施包括:转移至阴凉处、物理降温(冰敷/冷水擦拭)、补充含电解质饮品,重症需静脉输液并送医。
-
脱离危险环境:雷暴雨前后空气湿度极高,人体散热困难,需迅速转移至空调房或通风阴凉处,脱去潮湿衣物,保持平躺姿势以改善血液循环。
-
快速物理降温: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喷洒凉水配合扇风加速蒸发散热。避免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体温降至38℃以下时停止降温以防低体温症。
-
科学补液纠正失衡:轻度症状可口服补液盐或运动饮料,少量多次饮用;避免单纯大量饮水,以防低钠血症加重病情。呕吐或昏迷者需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
-
药物与医疗支持:热衰竭伴抽搐时可遵医嘱使用电解质调节剂(如葡萄糖酸钙),血压骤降需升压药维持循环。出现意识模糊、高热不退(>40℃)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途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提示:雷雨季外出需备防暑药物(如十滴水),穿戴透气衣物,避免长时间滞留户外。急救后24小时内仍需观察是否进展为热射病,恢复期避免剧烈活动及二次中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