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但需科学控制摄入量。食盐是人体必需的钠元素来源,但过量摄入可能引发高血压、肥胖等健康风险,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合理控盐对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钠元素支撑生理机能。15-18岁青少年身体代谢旺盛,钠参与体液平衡、神经信号传递和肌肉收缩。每日摄入3-5克食盐(约含钠1200-2000毫克)可满足需求,但需结合运动量、排汗情况动态调整。例如,剧烈运动后需适当补充电解质,但日常饮食需避免重复叠加盐分。
隐性盐是主要风险点。青少年常接触的加工食品(如薯片、辣条)、快餐、调味酱料含盐量普遍超标。一包方便面钠含量可能超过全天推荐值,长期食用易导致钠超标,增加肾脏负担,甚至影响钙质吸收,对骨骼发育产生潜在威胁。
科学控盐需多维度配合。家庭烹饪可使用限盐勺,逐步减少用盐量;鼓励用天然香料(柠檬汁、葱姜蒜)替代部分盐分;阅读食品标签时关注“钠”含量,选择低钠产品。同时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帮助平衡体内钠水平,降低血管压力。
培养低盐饮食习惯需从青少年阶段抓起。家长与学校应协同引导,通过均衡膳食搭配和健康知识普及,帮助青少年建立长期控盐意识,为成年后的慢性病预防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