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果是一种外形独特、色彩鲜艳的果实,成熟时呈现深蓝色或紫红色,未成熟时为火红色,形状多为圆形或扁圆形,直径约2-3厘米,果皮厚约2毫米,果肉乳白色或紫红色,酸甜可口。因其挂果时远看如火焰般绚烂,故得名“火焰果”,兼具观赏与食用价值。
- 外观特征:火焰果成熟前为火红色,成熟后转为深蓝色或紫红色,果实呈圆形或扁圆形,直径2-3厘米,果皮较厚。果穗密集,挂果时如火焰般醒目,部分品种果实末端带有褐色宿存萼,形似五角星。
- 生长习性:多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如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需汲取山间泉水。果实7-8月成熟,部分品种挂果期长达半年。
- 食用与营养:果肉酸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钙、铁等,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54.5%)。可鲜食、酿酒或加工成果酱,壮族传统中用于酿酒或灾荒年代作为粮食替代品。
- 品种差异:不同地区的火焰果名称各异,如“木奶果”“火把果”等。火把果(火棘果)果实较小(直径约5毫米),红如柿子,耐寒耐旱;而火果(木奶果)果实较大,成熟后为深蓝色。
火焰果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生态与文化的缩影。若在野外遇见,不妨观察其独特形态,但需注意保护濒危品种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