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型河谷是河流长期侧向侵蚀与堆积作用形成的宽浅槽状地貌,其形成经历了“V型谷→曲流发育→槽型河谷”三个阶段,核心动力为水流对凹岸的侵蚀与凸岸的堆积。
-
初期“V型谷”阶段
河流发育初期,落差大、流速快,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形成深而窄的“V”型峡谷。此时河谷纵比降陡,河床基岩裸露,侧蚀作用微弱。 -
中期曲流发育阶段
随着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增强,凹岸受水流冲刷不断后退,凸岸因流速减缓堆积泥沙,形成连续弯曲的曲流。这一阶段河谷逐渐展宽,横剖面趋向不对称。 -
成熟槽型河谷阶段
长期侧蚀使河谷宽度显著增加,河床摆动形成宽阔的槽状地貌。此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大量泥沙在河漫滩堆积,最终形成平坦的冲积平原,横剖面呈宽浅的槽型。
槽型河谷的形成是河流侵蚀与堆积动态平衡的结果,其宽阔的河漫滩常成为人类聚居和农业活动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