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4节气72候是指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和72个候。
24节气
24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它将一年分为24个时段,每个时段约15天。24节气分别是:
- 立春:春季的开始,万物复苏。
-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蛰伏的动物。
- 春分:昼夜平分,春季的中点。
- 清明:天气晴朗,气温升高。
- 谷雨:降雨量增加,利于谷物生长。
- 立夏:夏季的开始,气温显著升高。
-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 夏至: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
- 小暑:气温开始升高,但尚未达到最热。
-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 立秋:秋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 处暑:炎热的暑天结束。
- 白露:气温降低,露水凝结。
- 秋分:昼夜平分,秋季的中点。
-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
- 霜降:气温降至0℃以下,开始有霜。
- 立冬:冬季的开始,气温显著下降。
- 小雪:开始下雪,但雪量不大。
- 大雪:雪量较大,气温较低。
- 冬至: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
- 小寒:气温较低,但尚未达到最冷。
-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72候
72候是24节气的补充,它将每个节气分为3个候,每个候约5天。72候的划分主要是根据自然界的物候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等。72候的详细划分如下:
- 立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 雨水: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 惊蛰: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 春分: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 清明: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
- 谷雨: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 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 小满: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 芒种: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 夏至: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 小暑: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挚。
- 大暑: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 立秋: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 处暑: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 白露: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 秋分: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 寒露: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 霜降: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 立冬: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 小雪: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
- 大雪: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 冬至: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 小寒: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雊。
- 大寒:鸡始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总结
中国24节气72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指导了农业生产,也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再完全依赖节气和候来安排生活,但24节气72候所蕴含的文化和科学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