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对应的72候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是中国传统节气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以下是具体对应关系及补充说明:

一、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的对应关系

  1. 春季

    • 立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 雨水 :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

    • 惊蛰 :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 春分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 清明 :桐始华、田鼠化鴽、虹始现

    • 谷雨 :萍始生、鸣鸠拂羽、戴胜降桑

  2. 夏季

    • 立夏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 小满 :苦菜秀、蘼草死、麦秋至

    • 芒种 :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 夏至 :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 小暑 :温风至、蟋蟀居壁、鹰挚

    • 大暑 :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3. 秋季

    • 立秋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 处暑 :鹰祭鸟、天地肃、禾登

    • 白露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 秋分 :雷收声、蜇虫坏户、水涸

    • 寒露 :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 霜降 :豺祭兽、草木黄落、蜇虫咸俯

  4. 冬季

    • 立冬 :水始冰、地冻、雉入大水为蜃

    • 小雪 :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 大雪 :麋角解、水泉动、松柏青青

    • 冬至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 小寒 :冰至鸟宿林、地冻鱼潜渊、霜降草枯黄

    • 大寒 :冰消雪融、海日沉、燕山雪消

二、补充说明

  1. 时间划分

    • 七十二候以五天为一个候,全年共73候(平年),与24节气对应。

    • 例如:立春后第5-7天为“东风解冻”,第10-12天为“蛰虫始振”。

  2. 候应类型

    • 生物候 :如“蚯蚓出”(春雨后蚯蚓出土)、“鹰化为鸠”(惊蛰后老鹰隐匿)。

    • 非生物候 :如“水始冰”(立冬后河流结冰)、“雷乃发声”(春分后雷电频现)。

  3. 文化内涵

    • 七十二候通过物候现象反映季节变化,如“芒种”三候体现农作物生长周期。

    • 传统节气与农事活动紧密关联,如“清明”前后播种、"冬至"前后进补。

以上内容综合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十四节气》等古籍记载,涵盖主要节气与候应的详细解释[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坝坝宴十大经典菜谱

坝坝宴十大经典菜谱包括甜烧白、咸烧白、粉蒸系列(如粉蒸排骨)、肘子、香碗、猪耳朵、芙蓉蛋、清蒸鸡鸭、宫保鸡丁和韭黄肉丝 。这些菜品不仅味道丰富,而且制作工序繁琐,是坝坝宴席上的经典之选。 甜烧白和咸烧白是坝坝宴上的两道灵魂菜品。甜烧白以豆沙为馅,搭配糯米饭,油脂和糖分带来双倍快乐;而咸烧白则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片,搭配芽菜,经过蒸制后入口即化,变得像骨髓一样柔软适口。

健康知识 2025-04-14

香菜在四川叫什么

盐须 香菜在四川的称呼及相关信息如下: 主要称呼 四川地区普遍将香菜称为 盐须 ,这是由于香菜茎叶含特殊香气,民间以此命名。这一称呼在云贵川渝地区具有代表性,属于该区域对香菜的统称。 历史与文化背景 香菜原产地中海,中国最早记载见于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文献。传入中国后,因与鱼腥草等植物混淆,曾被称为“折耳根”“猪鼻孔”等,后逐渐形成独特的地方性称呼。在四川,盐须与当地食材(如空心菜

健康知识 2025-04-14

四川有一种香菜叫什么

四川地区对香菜存在多种地方性称呼,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常见名称: 芫荽 这是香菜最标准的学名,四川部分地区(如四川盆地)仍沿用这一称呼。 折耳根 四川本地最具代表性的别称,源于其叶片形似耳朵的特征。该名称在四川农村尤为普及,甚至成为家常菜(如鱼香菜)的重要配料。 补充说明 四川香菜与普通香菜(学名Origanum chives )属于不同品种,后者是伞形科植物,而四川香菜属唇形科薄荷属

健康知识 2025-04-14

香菜的四川话叫法

香菜在四川地区的方言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常见称呼: 盐须 这是四川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称呼,尤其在云贵川渝一带广泛使用。该词源于香菜茎叶的辛辣气味,与“盐”结合后更突出其提味特性。 芫荽 香菜的学名为 芫荽 (学号:Yan Cai ),这一名称在四川地区也被使用,但更多见于书面表达或正式场合。 补充说明 四川人对香菜的喜爱体现在饮食中,常将其用于凉拌菜、酸菜豆花饭等经典菜品中。 部分地区存在发音差异

健康知识 2025-04-14

四川人把香菜叫什么

四川人把香菜称为“盐须”。 1. 四川方言中的香菜 香菜,在四川话中读作“盐须”,这种叫法源于其特殊的芳香气味和外形特征。在四川地区,香菜常被用作调味料,增添菜肴的香气。 2. 香菜的历史与文化 香菜,学名芫荽,原产于西亚和地中海地区,后传入中国。四川作为美食大省,香菜在川菜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凉拌菜、火锅和酸菜豆花等传统美食中不可或缺。 3. 香菜的食用价值 香菜不仅味道独特,还富含挥发油

健康知识 2025-04-14

香菜的湖南叫法

香菜在湖南被称为"芫荽"。 在湖南地区,香菜通常被称为"芫荽",这种叫法与香菜的植物学名称Coriandrum sativum有关。以下是关于香菜湖南叫法的详细解释: 植物学名称的影响 :香菜的植物学名称是Coriandrum sativum,其中"Coriandrum"在拉丁语中意为"香菜"。在中文中,"芫荽"是对该植物学名称的音译,因此湖南地区通常使用"芫荽"来称呼香菜。 地方语言的差异

健康知识 2025-04-14

香菜的叫法大全

香菜不仅是厨房必备的调味品,更因地域文化差异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叫法,如芫荽、盐碎、言西等,这些名称背后隐藏着有趣的方言特色和饮食文化。 学名与常见别称 香菜的学名为“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inn.),属于伞形科植物。在北方多称“芫荽”或“胡荽”,而广东地区常叫“言西”“盐丝”,四川等地则习惯称“盐碎”,陕西部分方言中还有“yansui”的叫法。 方言与地域特色

健康知识 2025-04-14

香菜广东叫法

在广东,香菜通常被称为“元西 ”或“盐西 ”。粤语中香菜的叫法也是“芫荽 ”。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健康知识 2025-04-14

重庆香菜叫法

重庆对香菜的叫法存在地区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主流叫法 芫荽 重庆大部分地区(包括农村)仍保留古称“芫荽”,该名称有文献记载,且发音为“yán suī”。例如,四川老一辈人用“盐须”指代香菜,实为方言对“芫荽”的简称。 盐须 部分农村地区将香菜称为“盐须”,可能与烹饪用途相关(如盐渍或提鲜)。 二、其他相关名称 胡荽 :古代文献中对香菜的称呼,后演变为“芫荽”。 盐荽

健康知识 2025-04-14

清明稞还是清明粿

清明粿和青团其实是同一种食物,只是名称不同。清明粿,又称青团、菠菠粿(福州)、清明粑(江西)、清明馍馍(四川)、蒿子粑(安徽)、艾果等。它是中国南方各省汉族特色食品之一,主要在清明前后制作食用。以下是关于清明粿(青团)的详细介绍: 清明粿(青团)的制作方法 艾草处理 :艾草加小苏打煮烂,冰水锁色,榨汁滤渣。 米粉制作 :澄粉+糯米粉+玉米淀粉+艾草汁,开水烫面,加猪油揉至光滑。 馅料准备

健康知识 2025-04-14

民间说的四大毒是哪四个

民间常说的“四大毒”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有多种版本,​​最常见的两种说法分别是“穿堂风、桥心水、长舌妇、后娘心”和“娘娘葱、独头蒜、仰脸女、低头汉”​ ​。这些俗语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经验总结,旨在提醒后人规避潜在危害或不良人际交往。 ​​穿堂风​ ​ 指建筑物间隙或门窗对流形成的强风。古人认为睡眠时吹穿堂风易致邪风入体,引发关节疼痛或风寒,故有“睡觉莫睡巷,最毒穿堂风”的警示

健康知识 2025-04-14

四川清明粑粑怎么做

四川清明粑粑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结合了清明草的清香与糯米粉的软糯,可搭配不同馅料制作。以下是两种常见做法供参考: 一、鼠曲草清明粑粑(甜馅版) 材料 鼠曲草(清明草)200克(鲜嫩时采摘最佳) 糯米粉500克 白糖适量(根据口味调整) 馅料:红豆沙、芝麻糖、花生糖等(需加猪油) 步骤 处理清明草 清洗干净,去除老叶和杂质,焯水1-2分钟后过冷水,挤干水分切碎或打成泥状。 和面

健康知识 2025-04-14

贵州清明粑的材料

**贵州清明粑的主要材料包括糯米粉、艾草、腊肉、豆腐干、花生和糖等,这些材料共同赋予了清明粑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清明粑是贵州地区在清明节期间的传统美食,其制作过程精细,材料选择讲究,每一种材料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1. 糯米粉: 糯米粉是清明粑的基础材料,赋予了清明粑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口感。糯米粉的选用非常讲究,通常选用当地优质糯米,经过浸泡、晾干、研磨等多道工序制成

健康知识 2025-04-14

清明蔗毒过蛇什么意思

“清明蔗毒过蛇”并非指清明时节的甘蔗本身有毒,而是民间对春季甘蔗易霉变产生毒素的一种形象说法。其核心含义和要点如下: 一、核心原因 环境因素 :清明前后气温升高、湿度增大,为甘蔗霉变提供了适宜条件。 毒素来源 :霉变的甘蔗可能被节菱孢霉菌污染,产生神经毒素 3-硝基丙酸 (简称TNC),该物质毒性极强,仅需0.5克即可致人中毒。 二、中毒症状 急性中毒 :潜伏期2-5小时

健康知识 2025-04-14

清明蔗有毒是真的吗

‌清明蔗确实存在中毒风险,核心原因是甘蔗储存不当导致霉变并产生毒素3-硝基丙酸 ‌。这种毒素可能引发急性中毒,严重时危及生命。以下从霉变成因、毒素危害、识别方法及预防措施四方面展开说明。 ‌霉变成因 ‌ 清明前后气温回升、湿度增加,甘蔗在长期储存中易受节菱孢霉菌污染。霉变部位(尤其是红心或黑斑部分)会代谢出3-硝基丙酸,该毒素耐高温且无法通过清洗去除。 ‌毒素危害 ‌

健康知识 2025-04-14

清明蔗毒过蛇是因为

温度升高导致霉变 关于“清明甘蔗毒过蛇”的原因,综合权威信息分析如下: 一、核心原因:温度升高引发霉变 清明前后气温回升、湿度增大,为霉菌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甘蔗作为高糖高湿的农产品,易受节菱孢霉菌污染,产生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这种毒素毒性极强,仅需0.5克即可致人死亡。 二、霉变特征与风险 外观表现 霉变甘蔗可能呈现红心、黑心或断面有红色丝状物,需警惕此类外观异常的甘蔗。 毒素产生机制

健康知识 2025-04-14

什么时候的甘蔗毒过蛇

每年的2至4月份 甘蔗在 每年的2至4月份 被称为“毒过蛇”的毒药,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甘蔗容易发生霉变,产生有毒物质。虽然民间有“清明蔗,毒过蛇”的说法,但实际上,只要甘蔗发生霉变,无论在哪个季节,食用后都可能导致中毒。 甘蔗一般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收获上市,至第二年的清明前后才会卖完。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甘蔗容易发生霉变,尤其是在春季气温不断升高、湿度增大的情况下

健康知识 2025-04-14

清明菜和艾叶的区别

不是 清明菜和艾叶的区别如下: 来源与分类 : 清明菜是菊科鼠麴草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通常作为野菜食用,也可以作为中药材使用。 艾草则是菊科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通常作为中草药使用,较少作为食材。 外观特征 : 清明菜株高10~50cm,茎直立且分枝多,叶子为倒披针形或匙形,先端尖,基部窄,花为球状钟形,有3层金黄色的苞片,果实为长圆形。 艾草植株较高,可达150厘米

健康知识 2025-04-14

清明菜属于野草吗

是的,清明菜属于野草 。它通常在非人工刻意种植的环境,如山坡、田坎、荒地、田间、路边等地自然生长,无需人工栽种就能自行繁衍。以下为你展开介绍: 生长环境与习性 :清明菜喜湿润阴凉,常生于山坡、田坎、荒地、田间、路边 ,这些地方都非人工专门为其规划种植的区域。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适应能力强,能在多种土壤条件下生长。 形态特征 :株高 10 - 30 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绒毛,叶片互生呈匙形

健康知识 2025-04-14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