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节气标志着天气逐渐变冷,降水量开始增加。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在中国古代,小雪节气被分为三候:
-
一候虹藏不见 :阳气潜藏地下而不升,天地阴气盛,表现为雨少干燥,或凝结成雪,少见彩虹。
-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古人认为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一升一降,难达平衡,自然界缺少生机,气候天寒地冻。
-
三候闭塞而成冬 :生命逐渐掩藏活力、积蓄力量,冬季已然到来。
小雪节气期间,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低压或低槽东移,会有大规模冷空气南下,中国东部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虽然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实际上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或大雪节气,而是在春季的“雨水”节气。
小雪节气不仅是一个气候概念,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常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