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夏季向秋季的过渡,但其气候特点和物候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一、气候特点
-
气温变化
立秋后气温仍较高,平均气温多在26-27℃之间,最高气温常超过35℃,南方地区甚至仍处于夏暑状态。此时段被称为“长夏”,是三伏天末伏前的过渡时期。
-
降水与湿度
降水量逐渐减少,但仍较夏季丰沛,70-80毫米的降水量较为常见。此时台风季节结束,但高温与干燥天气并存,南方地区可能出现早秋旱。
-
天气过渡性
天气由盛夏的湿热逐渐转向凉爽,早晚温差开始显现,但整体高温天气仍将持续至秋分前后。
二、物候特征
-
自然现象
-
凉风至 :初秋时节,人们开始感受到凉爽的西风,风质已不同于暑天的闷热。
-
白露生 :早晚出现雾气,大地呈现湿润景象。
-
寒蝉鸣 :寒蝉开始鸣叫,宣告秋季的到来。
-
-
农事活动
稻谷、玉米、棉花等农作物进入关键生长期,需加强管理。此时段对水分需求较高,适宜追肥和除草。
三、其他说明
-
地域差异 :中国南方与北方气候差异显著,南方仍属高温,北方早晚凉意更明显。
-
传统习俗 :部分地区有“晒秋”“贴秋膘”等习俗,南方有“啃秋瓜”迎秋的传统。
立秋虽名为秋季开端,但实际气候仍以夏季特征为主,真正的秋季气候需待秋分后气温持续下降才能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