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抗癌药纳入医保名单,显著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升了用药可及性,并推动抗癌药创新研发。 以2025年新版医保目录为例,新增26种肿瘤用药,包括全球首款不限癌种的靶向药拉罗替尼,其医保后价格较原价降低超50%,让更多患者受益。
-
经济负担大幅减轻
抗癌药价格普遍高昂,如部分靶向药年费用可达数百万元。纳入医保后,通过国家谈判平均降价56.7%,患者自付比例显著下降。例如17种抗癌药纳入乙类目录后,虽需部分自付,但费用压力已明显缓解,尤其对需长期用药的癌症患者至关重要。 -
覆盖癌种与药品类型扩展
医保抗癌药从化疗药逐步扩展到靶向药、免疫治疗药,覆盖非小细胞肺癌、白血病、淋巴瘤等高发癌种。2025年新增的26种肿瘤用药中,包含多款广谱抗癌药,如第二代ALK抑制剂瑞普替尼,为晚期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
促进医疗公平与创新
医保覆盖降低了用药门槛,使更多患者获得前沿治疗机会。医保支付为药企提供稳定市场回报,激励研发投入。例如拉罗替尼等创新药快速纳入医保,加速了临床普及与后续研发。
抗癌药纳入医保是医疗普惠的重要进步,未来需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优化报销比例,让更多患者“用得上、用得起”救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