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种植牙医保政策最新动态:部分地区试点报销,集采价格大幅下降,部分费用可通过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但全国范围内种植牙暂未全面纳入医保统筹报销范围。
种植牙是否可以用医保报销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将种植牙纳入基本医保统筹报销范围,不过有部分亮点值得关注。其一,在部分地区有试点政策,像上海、浙江等地将种植牙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自付比例降至30%以下;内蒙古自2023年起全流程报销种植体及手术费,三级医院报50%;青岛自2024年7月起单颗种植牙最高报销3000元,结合商保补充支付;四川实行耗材零加成,部分地区支持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种植体价格降幅超60%;还有北京提高种植牙报销比例至60%,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持家庭共济支付;上海推行“医保返款”制度(1680 - 1890元/人),商保补充报销30% - 50%;深圳、杭州部分种植项目纳入“惠民保”,年报销上限1 - 2万元。其二,种植牙集采政策成效显著,2025年集采政策实施后,进口高端种植体(如瑞士ITI、瑞典诺贝尔)价格从原中位价5000元降至1850元左右,韩系种植体(如奥齿泰、登腾)降至770元左右,单颗种植牙总费用普遍降至5000 - 6000元。其三,部分治疗相关费用可按普通牙科门诊报销,像补牙、拔牙、牙龈炎等基础治疗费用,镶牙(如烤瓷牙修复等不可报)的部分基础治疗如拔牙、牙周治疗、术后用药等辅助项目可按普通牙科门诊报销(比例50% - 70%),部分地区还将慢性病医保试点,优先将老年人、牙槽骨缺损患者的种植牙纳入,基础国产种植体可报销30%,高端进口品牌报销15%,还对新农合政策进行了调整,在部分地区新农合仅报销治疗性牙科项目(如拔牙、根管治疗),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达80%,市级医院不低于60%,且种植体系统均价从1.5万元降至6000元,患者选择集采定点机构,单颗种植牙费用可控制在8000元内,还可善用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支持,也可参与公益项目,如中华口腔医学会年补贴5000例。在考虑种植牙时,建议提前了解当地医保政策,选择正规口腔机构,谨慎抉择适合自己的种植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