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不一定都是城镇医保,他们可能参加的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可能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者在缴费方式和退休后待遇上存在显著差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针对城镇职工及退休人员设计的,参保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后,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即可享受医保待遇。这一制度设立的初衷是社会医疗保险要体现互助共济,考虑到退休人员一般患病较多,而退休后收入低医疗负担较重,所以在职期间已为社会做贡献的他们无需再缴费。不过不同地区对缴费年限的规定有所不同,像天津市要求男性至少缴纳25年、女性至少缴纳20年,实际缴费年数不得少于15年,且退休时缴费年限不足的,应继续缴费至规定年限或者选择一次性补缴不足年份的保险费后享受退休人员医保待遇。
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没有明确的“退休”概念,即使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仍需每年继续缴纳医疗保险费,以维持医保待遇。城乡居民医保主要以个人(家庭)缴费为主,财政补助为辅,缴费水平相对较低,加上各级财政补贴,每年缴费金额通常在几百元左右,但保障水平和职工医保差距并非巨大,同样可以享受门诊、住院和大病医疗等方面的报销。
由此可见,退休人员的医保类型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其退休前参加的医保类型来确定。如果退休前参加的是城镇职工医保且满足当地缴费年限要求,退休后可享终身医保;若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医保,则需持续缴费。对于临近退休或已退休的人员,务必明确自己的医保类型和相应政策,保障好自己的医保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