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制度不健全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长期存在,影响了公众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度碎片化、待遇不平衡、保障短板和执行监管不足。
1. 制度碎片化
医保政策在地方执行时出现“叠床架屋”的现象,导致不同地区间政策不一致。这种碎片化削弱了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增加了跨区域就医的障碍,降低了医保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2. 待遇不平衡
地区间保障水平差异显著,一些地方存在过度保障与保障不足并存的问题。例如,部分地区医保报销比例较高,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保障范围狭窄、报销比例低的问题。这种不平衡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公平感,也制约了医保制度的普惠性。
3. 保障短板
医保制度在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上存在明显短板。尽管基本医保覆盖面广,但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衔接不够顺畅,重特大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依然沉重。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之间的保障能力差异较大,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普遍高于居民医保。
4. 执行监管不足
医保基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存在漏洞,部分地区出现医保基金被挪用或违规使用的问题。例如,代办机构因管理松散导致医保数据失真,增加了基金风险。医保政策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影响了政策的落地效果。
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医保政策的全国统一,减少地方差异,提升制度规范性。
- 优化待遇结构:平衡地区间保障水平,逐步缩小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之间的差距。
- 完善保障体系:加强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衔接,建立长效机制防范因病返贫。
- 强化监管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基金监管效率,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
通过持续改革和完善,医保制度将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提升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