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病是一种因过量食用荔枝引发的低血糖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尤其以下三类人群应避免食用荔枝:低血糖或糖尿病患者、儿童(特别是空腹时)、肾功能不全患者。
荔枝病的主要原因是短时间内摄入过多荔枝导致血糖骤降,且荔枝中的特殊成分(如次甘氨酸A)会进一步抑制糖异生过程,加剧低血糖反应。低血糖或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能力较弱,荔枝中的高糖含量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导致血糖急剧波动,严重时可能引发头晕、昏迷甚至死亡。研究表明,此类患者在空腹状态下食用荔枝的风险更高。
儿童尤其是4-11岁的儿童是荔枝病的高危人群,因其肝脏糖异生能力尚未发育完全,且夜间空腹食用荔枝更容易加剧低血糖症状。河北曾有8岁女童空腹食用大量荔枝后急性中毒,出现抽搐和意识丧失的案例,需特别警惕。
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无法有效代谢钾离子,而荔枝含钾量较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等心血管问题。孕妇、胃肠道疾病患者、过敏体质者及体质虚弱者也应谨慎食用荔枝,前者可能因荔枝中的成分影响胎儿健康,后三者则易因荔枝的寒凉属性或过敏风险导致症状加重。
食用荔枝时应注意控制量,避免空腹食用,优先选择熟透的荔枝,并搭配含糖食物以预防低血糖。若出现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补充糖分或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