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抓咬后,第一时间必须彻底清洗伤口、消毒处理、及时就医并接种狂犬疫苗,这是预防感染和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以下为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
立即冲洗伤口
用肥皂水(或清水)与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确保冲掉动物唾液和污染物。若伤口较深,可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洗内部,降低狂犬病毒载量。冲洗时避免用力挤压伤口,防止病毒加速扩散。 -
规范消毒与止血
冲洗后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表面及周围皮肤。若伤口出血,可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轻压止血,但不要包扎或缝合伤口,开放伤口能减少厌氧菌(如破伤风杆菌)繁殖风险。 -
尽快就医评估风险
即使伤口轻微,也需在24小时内前往具备狂犬疫苗接种资质的医疗机构。医生会根据暴露等级(如皮肤破损程度、抓咬部位是否靠近头颈部)决定是否注射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疫苗。若狗无法追踪来源或确认免疫状态,一律按最高风险处理。 -
保留动物信息并观察
尽量记录狗的外貌特征、出没地点,协助疾控部门追踪动物健康状况。若狗在10日内未死亡,可后续调整疫苗接种方案;若狗被捕获且检测为狂犬病阴性,可提前终止接种。 -
接种后护理与监测
完成首次疫苗接种后,需严格按程序完成后续剂次(通常为5针法或4针法)。观察伤口是否红肿、渗液或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及时复诊。接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及使用免疫抑制剂。
被动物抓咬后,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危及生命。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而及时规范处理可有效阻断感染。切勿因伤口表浅或宠物“看似健康”而延误就医,务必以科学态度对待每一次暴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