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引起的腹泻需及时驱寒止泻,核心措施包括保暖、调整饮食、合理用药及中医调理。受寒后肠道功能紊乱,典型症状为水样便或腹痛,轻度可通过热敷和姜茶缓解,中重度需蒙脱石散等药物干预,同时需警惕脱水风险。
- 物理驱寒:立即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或艾灸神阙穴(肚脐),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再次受凉,穿戴高腰衣物保暖。
- 饮食调整:选择温热易消化的流食如米粥、姜枣茶,避免生冷、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腹泻期间可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 药物对症:
- 蒙脱石散吸附病菌并保护肠黏膜,适合轻中度腹泻。
- 益生菌(如双歧杆菌)调节菌群平衡,缩短病程。
- 洛哌丁胺仅用于无感染的急性腹泻,且不宜超过48小时。
- 中医辅助:藿香正气散或艾灸足三里穴散寒化湿,慢性寒湿腹泻可用理中丸温补脾胃。
若腹泻持续超2天、伴发热或血便,需就医排除感染。日常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空腹饮冷食生,增强体质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