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后出现肿胀,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尽快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24小时内就医处理伤口并评估感染风险。肿胀可能是细菌感染或狂犬病毒入侵的征兆,必须严格按以下步骤处理:
-
紧急伤口处理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清除动物唾液和污染物。若伤口较深,可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二次感染,但不要包扎过紧以免加剧肿胀。 -
医疗干预优先级
- 接种狂犬疫苗:野狗携带病毒概率极高,需在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第一针,后续按规范完成5针疗程。
- 破伤风免疫:若5年内未加强接种,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 抗生素使用:医生可能开具头孢类抗生素预防常见致病菌(如巴斯德菌)感染。
-
肿胀对症处理
就医后若持续红肿发热,可能需切开引流脓液,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抬高患肢、冰敷可缓解肿胀,但避免直接接触伤口。 -
高风险情况监测
若野狗出现流涎、攻击性等异常行为,或伤者出现发热、伤口跳痛,需立即报告疾控部门并加强医疗观察。
及时规范的处置能将狂犬病感染风险降低99%以上。即使伤口轻微也不可心存侥幸,狂犬病一旦发作致死率近100%。后续10天内需密切观察动物是否死亡,同时完整记录疫苗接种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