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冷天气下突发热射病需立即脱离高湿环境并快速物理降温,核心治疗原则为“十早一禁”:早降温、早扩容、早血液净化等,同时禁用酒精擦浴和解热镇痛药。
-
快速脱离环境与降温
湿冷环境中若出现高热(>40℃)、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转移至通风阴凉处,脱去衣物。优先采用冰水浸浴、冰袋冷敷大血管处(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物理降温,30分钟内将核心温度降至39℃以下。禁用酒精擦浴以避免毒性吸收。 -
液体复苏与并发症防治
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林格液纠正脱水,每小时监测尿量(目标100-200ml)。若出现抽搐,可静注地西泮控制症状;合并休克时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 -
禁忌与误区
热射病禁用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因其可能加重肝肾损伤或凝血障碍。湿冷天气易误判为普通受寒,延误救治会显著增加死亡率(21%-63%)。
提示:湿冷环境也可能因高强度运动或密闭空间导致热射病,一旦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降温与补液是抢救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