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后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而野狗携带病毒风险极高,无论伤口大小或出血与否,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以下是关键要点:
-
野狗咬伤一律按最高风险处理
野狗健康状况不明,且狂犬病潜伏期无症状,即使伤口轻微或无出血,也必须彻底冲洗伤口并接种疫苗。若伤口较深、位于头面部或手部,还需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伤口处理比打针更紧急
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可清除90%以上病毒。切勿包扎或涂抹药膏,避免病毒残留。消毒后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暴露等级(Ⅱ级或Ⅲ级)决定是否追加免疫球蛋白。 -
疫苗接种程序不可中断
目前采用“5针法”(0、3、7、14、28天)或“2-1-1法”(0天2针,7、21天各1针)。延迟接种会大幅降低保护效果,即使超24小时仍应补种,无需重新计算周期。 -
特殊人群无接种禁忌
孕妇、儿童、免疫缺陷者均可安全接种。哺乳期女性接种后无需停喂母乳,疫苗不影响胎儿发育或婴儿健康。 -
避免三大认知误区
- “狗没发病就不用打针”:狂犬病潜伏期动物唾液已带毒;
- “打过疫苗可终身免疫”: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需加强2针;
- “家养宠物咬伤风险低”:即使宠物接种过疫苗,被咬仍需规范处置。
记住: 狂犬病疫苗是救命措施而非可选项,暴露后宁可过度防护也绝不冒险。随身记录接种时间,严格完成全程免疫,同时呼吁社区加强流浪动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