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暑痉挛是由于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尤其是钠、钾、镁)流失,同时未及时补充盐分,引发肌肉细胞渗透压失衡而出现的疼痛性肌肉收缩。 常见于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者,表现为四肢或腹部肌肉对称性抽搐,严重时可发展为热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 电解质流失是核心诱因。汗液中含大量钠、钾等电解质,若仅补充水分未补盐,会导致血液稀释、肌肉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失衡,触发痉挛。例如炼钢工人、运动员等群体因高强度活动出汗过多,更易出现此症状。
- 高温高湿环境加速症状发生。当气温>38℃且湿度>60%时,汗液蒸发减慢,身体散热受阻,进一步加重电解质流失。老年人、肥胖者因体温调节能力较弱,风险更高。
- 隐性出汗易被忽视。干燥气候下汗液快速蒸发,可能误判出汗量,导致补水不足或盐分补充不及时,引发突发性痉挛。
预防关键:户外活动时定时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如淡盐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穿着透气衣物。若出现痉挛,需立即停止活动并补充盐分,严重者需就医静脉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