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预防中暑需重点关注补水、防晒、环境调节和急救措施,及时补充电解质、避免高温时段外出、识别中暑先兆症状是关键。以下分点详解注意事项:
-
科学补水与电解质补充
高温下每小时需饮用200-400毫升含盐饮料或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切勿依赖酒精或高糖饮料,以免加速脱水。若出汗量大,可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维持体内钠、钾平衡。 -
物理防晒与着装选择
外出时穿戴浅色宽松衣物、宽檐帽及防紫外线墨镜,裸露皮肤涂抹SPF30+防晒霜。随身携带便携风扇或冰毛巾,每隔2小时进入阴凉处休息15分钟。 -
高危环境与人群管理
避免在10:00-16:00进行户外活动,密闭空间需保持通风或开启空调。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及户外工作者应随身携带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并结伴行动以便及时互助。 -
中暑急救“五步法”
- 移:立即转移至阴凉处,平躺并解开衣物;
- 敷:用冰袋冷敷颈部、腋下等大血管部位;
- 饮:清醒者少量多次补充含盐液体;
- 擦:冷水擦拭全身至皮肤发红;
- 降:体温超过40℃时拨打120,避免自行喂水以防呛咳。
-
饮食与作息调整
日常多食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食物,避免高脂饮食加重代谢负担。保证7-8小时睡眠,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左右,避免直吹。
提示:中暑症状(如头晕、恶心、高热)进展迅速,切勿延误救治。提前学习急救方法,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灵活调整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