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中暑衰竭时,关键要注意快速脱离高温环境、科学降温、适量补水和及时就医。中暑衰竭是高温引发的严重症状,可能导致器官损伤甚至死亡,避免延误救治是核心原则。
-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垫高头部促进呼吸。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否则会加速病情恶化。
-
科学物理降温:用冷毛巾湿敷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用酒精擦拭全身。避免直接用冰敷,以防皮肤冻伤。若体温降至38℃以下,需停止强制降温。
-
少量多次补充电解质:给予淡盐水或含微量元素的运动饮料,切忌大量饮水,以免引发呕吐或电解质紊乱。昏迷患者不可强行喂水,防止窒息。
-
识别重症信号:若出现昏迷、抽搐、高热(40℃以上)或无汗,需立即送医。搬运时保持平卧,途中持续降温,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
-
预防复发与调养: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清淡,多摄入蔬果和蛋白质。保持环境通风,室温控制在26℃左右,湿度40%-60%。
提示: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是中暑高发人群,夏季应减少户外活动,常备防暑药物(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一旦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需即刻采取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