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中暑(即“阴暑”)的缓解需以温散寒湿、调和体温为核心,常见于突然受凉或贪凉后出现的畏寒、头痛、恶心等症状。关键措施包括脱离低温环境、饮用生姜红糖水、服用藿香正气类药物,并避免过度降温。以下是具体方法:
- 转移至温暖环境:立即离开空调房或冷风直吹处,选择通风但温度适中的地方,避免继续受寒。可增添轻薄衣物保暖,但需注意不要捂汗过度。
- 温饮驱寒:饮用热姜茶、红糖水或温热的淡盐水,帮助身体发散寒湿,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冰水或冷饮,以免加重肠胃不适。
- 药物辅助:藿香正气水(或丸)是缓解阴暑的经典药物,能解表化湿;若伴有腹泻,可搭配克痢痧等中成药。
- 适度物理降温:若伴有低热,可用温水擦拭腋窝、颈部,避免直接用冰敷或酒精降温,以防寒邪内闭。
- 休息与观察:静卧休息,减少活动。若症状持续超过2小时或出现高热、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预防回寒中暑的关键在于避免骤冷骤热: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6℃,大汗时不要直接冲冷水澡,饮食以温热清淡为主。夏季解暑需“以热制热”,如洗热水澡、喝热茶,帮助身体自然排汗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