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中暑衰竭的缓解需以快速降温、补液、调整环境为核心,同时区分轻重症状采取针对性措施。若出现畏寒、头晕、体温异常等症状,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优先物理降温并补充电解质,重症需及时送医。
- 物理降温:转移至阴凉处后,用湿毛巾冷敷额头、腋下等大血管处,或喷洒凉水配合扇风加速蒸发散热。避免直接冰敷导致冻伤,体温降至38℃以下时停止强降温。
- 科学补液: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切忌给昏迷患者灌水,以免加重电解质紊乱。
- 药物辅助:轻症可服用藿香正气水、仁丹等解暑药,缓解头晕恶心;重症昏迷时按压人中、合谷穴促醒,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环境调整:保持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室温建议22-25℃。脱去汗湿衣物,换上宽松干燥衣物,减少散热阻碍。
- 中医调理:恢复期可食用绿豆粥、莲子汤等清热食材,或按医嘱服用西洋参、麦冬等益气养阴药材,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脾胃。
回寒中暑衰竭的急救需分秒必争,尤其警惕体温超过40℃或意识障碍的重症表现。日常预防应注重防晒、规律作息及适度运动,高温时段减少外出。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务必寻求专业医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