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冷天气容易引发心情抑郁,主要与阳光减少导致的血清素下降、气压变化影响生理节律、活动受限加剧孤独感,以及季节性情绪失调(SAD)的潜在风险有关。
-
阳光不足影响大脑化学物质
冬季或雨季光照减少,会抑制人体血清素(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的分泌,同时增加褪黑激素(促进睡眠的激素)的生成,导致疲倦和情绪低落。 -
气压与湿度改变生理状态
湿冷天气常伴随低气压,可能引发头痛、关节不适等生理反应,间接加重心理负担。潮湿环境还会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让人持续感到不适。 -
活动受限与社会隔离
户外活动减少会降低运动带来的内啡肽释放,同时减少社交机会,孤独感可能被放大,形成负面情绪循环。 -
季节性情绪失调(SAD)的潜在风险
部分人对季节变化极度敏感,可能出现持续数月的抑郁症状,如食欲暴增、嗜睡等,需专业干预。
若湿冷天气长期影响情绪,可通过光照疗法、规律运动或心理咨询缓解,必要时就医排查S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