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后容易感冒,主要与体温骤降、免疫力下降、病毒细菌滋生三大因素有关。雨水带走体表热量导致受凉,潮湿环境助长病原体繁殖,同时身体应激反应削弱防御能力,三者叠加增加感染风险。
-
体温调节失衡引发受凉:雷阵雨时雨水迅速蒸发会带走体表大量热量,导致毛孔收缩、血液循环减慢,身体核心温度下降。此时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减弱,病毒更易侵入。
-
免疫力暂时性下降:淋雨应激会触发身体释放皮质醇等激素,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湿冷环境消耗能量用于产热,进一步削弱抵抗力,使潜伏的感冒病毒有机可乘。
-
潮湿助长病原体传播:雷雨后的高湿度环境利于空气中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存活,潮湿衣物黏附皮肤时,细菌繁殖速度加快,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接触引发感染。
-
特殊人群风险更高: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淋雨后更易出现持续低体温或并发症(如肺炎),需格外注意保暖与及时就医。
预防雷阵雨感冒,关键做到“三快”:快速擦干身体、快速更换干衣、快速补充热饮。雨天外出可备防风外套,回家后饮用姜茶驱寒,若出现发热咳嗽超过48小时应就诊排查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