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热衰竭需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快速物理降温、补充电解质和水分,严重时需静脉补液并送医。其本质是高温高湿环境下体液大量流失导致的循环衰竭,虽阴雨天湿度高易被忽视,但闷热环境更易引发脱水。
-
紧急处理三步法
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去多余衣物;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窝/腹股沟,或冷水擦拭皮肤;饮用含盐(每500ml水加1-2g盐)或电解质的凉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若呕吐或意识模糊,需侧卧防窒息并立即送医。 -
症状区分与应对
轻症(头晕、多汗、乏力)可通过休息和补水缓解;若出现肌肉痉挛、脉搏细弱或血压下降,需静脉补充生理盐水;昏迷、高热则提示可能进展为热射病,需冰水浸泡(2-15℃)或医疗级降温设备干预。 -
阴雨天特殊风险
湿度>60%时汗液难以蒸发,体热蓄积更快。建议穿透气速干衣物,避免长时间滞留密闭空间(如无窗厨房、车厢),室内可用空调除湿模式辅助降温。 -
康复期管理
症状缓解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继续补充电解质水(如口服补液盐)。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需监测尿量,若持续少尿需排查肾功能损伤。
预防胜于治疗:随身携带盐糖水、定时到通风处休息、关注天气预报的体感温度指数。一旦出现异常出汗伴皮肤湿冷,即刻启动降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