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确实会增加脑卒中风险,尤其是气温骤降时,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和血液黏稠度上升会显著提升发病概率。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需格外警惕,而防寒保暖、规律服药和健康生活方式是有效预防手段。
-
寒冷与脑卒中的关联机制
气温每降低1℃,脑卒中风险上升1.13%。寒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对于已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的人群,这种变化可能直接引发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 -
高危人群需重点防护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温度变化更敏感。寒冷环境下,他们的血管调节能力较弱,易因血压骤升或血糖波动诱发卒中。 -
科学预防措施
- 保暖优先:外出时戴帽子、围巾,重点保护头部和颈部。
- 控制基础疾病:按时服用降压、降糖药物,定期监测指标。
- 调整生活习惯: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
-
快速识别与急救
牢记“BEFAST”口诀:观察平衡、视力、面部对称性、手臂力量、语言能力,一旦异常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总结:回寒时节需主动防护,尤其关注身体信号,及时就医可大幅降低致残风险。健康管理和早期干预是抵御脑卒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