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确实可能导致皮肤皲裂,尤其是高温干燥环境下,皮肤水分蒸发加快、油脂分泌失衡,会引发干燥脱屑甚至深层裂口。关键因素包括:高温加速水分流失、皮脂腺功能紊乱,以及手足等油脂分泌较少部位更易受损。
-
高温与水分流失
当环境温度超过33°C时,皮脂分泌虽增多,但若湿度低,水分蒸发速度会远超油脂锁水能力,导致表皮层脱水。此时,皮肤屏障受损,可能出现肉眼不可见的微裂口,而手足等无皮脂腺部位会直接表现为皲裂或出血。 -
油脂分泌失衡的连锁反应
高温下油脂分泌旺盛可能堵塞毛孔,但过度清洁或使用控油产品会进一步破坏皮脂膜,加剧干燥。油性皮肤在高温中也可能因“外油内干”出现脱屑,而干性皮肤则直接面临皲裂风险。 -
特殊部位的脆弱性
唇部、手足等缺乏皮脂腺保护的部位,高温干燥时皲裂概率更高。若叠加摩擦(如穿鞋行走)或紫外线暴晒,裂口会更深且疼痛明显。
预防提示:高温天气需避免过度清洁,选择温和保湿产品;手足部位可厚涂凡士林锁水,并及时补充维生素A/E增强皮肤耐受力。若已出现皲裂,需用尿素软膏封包裂口,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