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确实可能引发烦躁易怒情绪,但并非直接因果关系,而是通过影响生理节律、激素分泌和大脑活动间接导致。低温环境会抑制血清素分泌、扰乱褪黑素平衡,同时增加身体应激反应,若叠加睡眠不足或压力因素,易怒表现可能加剧。
- 低温对情绪的生理影响: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人体会启动应激机制,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升高,引发紧张和易怒倾向。冬季日照减少还会降低血清素(“快乐激素”)合成,进一步诱发情绪低落或烦躁。
- 季节性情绪失调(SAD)的关联:部分人群在寒冷季节会出现季节性情绪障碍,表现为持续疲劳、易怒和兴趣减退,这与光照不足导致的生物钟紊乱密切相关。北欧等高纬度地区此类现象更为普遍。
- 行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低温环境下,人们可能减少户外活动和社会交往,久坐和缺乏运动会影响多巴胺分泌,加剧负面情绪。若长期处于密闭空间,空气流通差也可能加重烦躁感。
- 个体差异与调节方式:代谢率高或体质偏寒的人对低温更敏感,更易出现情绪波动。通过规律运动、补充维生素D、使用暖光照明等方式可有效缓解症状。
若低温引发的情绪问题已影响日常生活,建议结合光照疗法或心理咨询干预。保持适度社交和规律作息是抵御“低温烦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