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确实会显著降低睡眠质量,主要体现为入睡困难、夜间觉醒增加、深睡眠减少以及整体睡眠时长缩短。关键影响因素包括体温调节失衡、生物节律干扰以及情绪烦躁等,而24-26℃的环境温度最利于高质量睡眠。
-
体温与睡眠的生理关联
人体入睡时需降低核心体温,高温环境会阻碍这一过程,导致浅睡眠期延长、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缩短。研究显示,气温超过25℃时,睡眠时间减少14分钟的概率显著增加,30℃以上影响更明显。 -
生物节律与高温干扰
夏季高温常伴随白昼延长,抑制褪黑素分泌,延迟入睡时间。持续热夜(夜间温度>30℃)会打乱昼夜节律,引发早醒或碎片化睡眠,长期可能导致代谢和心血管问题。 -
情绪与环境的双重作用
高温易引发烦躁、焦虑等情绪,进一步加剧失眠。闷热环境还会增加夜间翻身频率,降低睡眠连续性。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对高温更敏感,需特别注意降温措施。 -
改善高温睡眠的实用建议
- 环境调控:空调温度设为24-26℃,搭配风扇促进空气流通;避免直吹冷风,睡前提前降温。
- 作息调整:固定就寝时间,午睡不超过30分钟;睡前1小时洗温水澡(37-39℃)助眠。
- 行为习惯: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摄入咖啡因或冷饮;选择透气寝具,保持卧室黑暗安静。
高温季节需主动优化睡眠环境,若持续出现睡眠障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