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确实会引起失眠。研究表明,当夜间温度超过20°C时,人体平均睡眠时长会减少约12分钟,且睡眠质量显著下降。高温干扰褪黑素分泌,导致入睡困难;环境温度过高会使人神经中枢兴奋,增加夜间觉醒次数;湿热环境还会引发盗汗、皮肤瘙痒等不适,进一步破坏睡眠连续性。
-
生理机制影响
高温环境下,人体为散热会使皮下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减少,影响心肌供血和核心体温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静息心率每升高1次/分钟,睡眠深度便会减弱。褪黑素分泌受抑制,生物钟紊乱,导致“入睡晚、醒得早”的恶性循环。 -
环境与行为关键点
- 温度控制:睡眠环境最佳温度为24~26℃,空调设定26~28℃并避免直吹,使用透气床品加速散热。
- 作息规律:固定入睡时间(建议22点前),午睡不超过30分钟,避免打乱生物节律。
- 情绪管理:睡前远离电子设备,通过深呼吸、轻音乐缓解高温引发的烦躁焦虑。
- 特殊人群需警惕
老年人、心脑血管患者对高温更敏感,夜间失眠可能加重心肌缺血风险。儿童因体温调节能力弱,易因闷热夜醒频繁。
总结:应对高温失眠,需综合调节环境温度、作息及情绪。若长期失眠伴随心悸、头晕,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