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确实会加重疲劳感,主要与高湿度、低气压、光照不足等因素有关,导致人体代谢减慢、供氧不足、褪黑素分泌紊乱,进而引发困倦、乏力、情绪低落等连锁反应。
-
湿度与代谢抑制:梅雨季空气湿度高达90%以上,汗液蒸发受阻,新陈代谢效率降低,体内热量堆积易引发疲劳。同时湿气侵入脾胃,造成消化功能减弱,进一步加重身体沉重感。
-
低气压与缺氧:梅雨期气压偏低,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大脑和肌肉供氧不足,容易出现头晕、嗜睡等症状,长期缺氧状态会显著提升疲劳阈值。
-
光照不足的生物钟干扰:持续阴雨导致日照减少,人体褪黑素分泌异常,睡眠质量下降,昼夜节律紊乱。缺乏阳光还会减少维生素D合成,影响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
-
情绪与疲劳的恶性循环:潮湿闷热的环境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而心理压力又会放大身体疲劳感。研究显示,梅雨季自杀率和事故率上升与这种身心交互作用密切相关。
应对建议:保持室内通风除湿,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蛋白质,选择室内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通过中医调理祛湿。若疲劳伴随持续情绪低落,需警惕季节性忧郁症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