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确实可能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主要原因是高温高湿环境加速细菌繁殖,且储存不当的食材易霉变。生冷食品、隔夜饭菜、野生蘑菇是三大高危品类,需特别注意防范。
阴雨天食物中毒的常见诱因包括:
- 细菌滋生:蜡样芽孢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体在28-35℃潮湿环境中快速繁殖,污染凉拌菜、剩饭剩菜后易引发呕吐、腹泻。
- 毒素积累:泡发过久的木耳、银耳可能产生耐高温的米酵菌酸,中毒后病死率高达30%-50%。
- 野生毒蘑菇:雨后野生蘑菇疯长,误食后可能出现肝肾功能衰竭,部分品种死亡率达80%。
预防措施需牢记:
- 食材处理:生熟分开存放,肉类和水产需烧熟煮透,避免交叉污染。
- 储存条件:熟食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冷藏温度需低于5℃,剩菜加热需彻底沸腾。
- 风险规避:不采摘野生蘑菇和野菜,发霉食物即使局部霉变也应整份丢弃。
若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或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阴雨天更需警惕“病从口入”,科学储存和烹饪是防病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