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确实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当气温超过32℃时,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 高温不仅使人感到不适,还可能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严重负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更是如此。
高温会导致皮下血管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这使得流向心脏和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导致这些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夏季大量出汗若未能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血液黏稠度上升,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这种情况尤其危险,因为血栓一旦堵塞了供应大脑或心脏的血管,就可能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如中风或心肌梗死。
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跳加速,血压波动加剧。这种情况下,患有动脉瘤或者脑血管畸形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面临更高的风险,因为极端的血压变化可能导致已有的病变部位破裂出血。频繁进出空调房间造成的室内外温差过大也会引起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进一步加大了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可能性。
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空气含氧量降低,容易使人出现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等症状。如果此时活动量稍大,身体需氧量增加,而心脏泵血供氧不足,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中风。值得注意的是,情绪激动和睡眠质量下降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更容易受到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
为了预防高温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约26℃),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选择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血压和其他相关指标,并根据医生指导调整药物剂量。
高温确实会对脑血管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患病风险。在炎热季节里,特别是对于易感人群而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高温带来的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