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天气确实可能诱发荨麻疹,主要与湿度骤增、冷热刺激、雨水中的过敏原等因素相关。这类荨麻疹常表现为皮肤突发风团、剧烈瘙痒,严重时可能伴随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以下是具体机制与应对要点:
-
湿度与过敏原双重作用
雷暴雨后空气湿度急剧升高,易滋生霉菌、尘螨等过敏原,同时雨水可能携带花粉、污染物,直接接触皮肤或通过呼吸道诱发过敏反应。潮湿环境还会削弱皮肤屏障功能,加剧过敏风险。 -
寒冷性荨麻疹的触发
暴雨常伴随气温骤降,部分人群对冷刺激敏感,皮肤受凉后释放组胺,引发风团。此类荨麻疹多见于淋雨后未及时保暖的情况,常见于四肢和面部。 -
雨水污染与感染风险
积水可能混入细菌、化学物质,长时间接触会导致皮肤炎症或感染,间接诱发荨麻疹。尤其原有皮肤破损者,更易因病原体入侵加重过敏反应。 -
预防与应急处理
- 暴雨天气减少外出,若淋雨需立即用清水冲洗并擦干。
- 穿着透气衣物,避免冷热交替过快。
- 既往过敏者随身携带抗组胺药物,如出现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需紧急就医。
雷暴雨季节,过敏体质人群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护。若荨麻疹反复发作或持续超过6周,建议就医排查慢性诱因,如感染或免疫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