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个人部分和统筹部分是医保体系中的两个核心账户,分别承担不同类型的医疗费用支付。以下是具体区别:
一、账户构成
-
个人账户
-
资金来源 :个人缴纳的医保费(如职工医保2%)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部分(如45岁以下职工1.2%)也会划入。
-
资金性质 :属于个人财产,可结转使用,参保人死亡后可依法继承。
-
-
统筹账户
-
资金来源 :单位缴费的70%以上(如职工医保)及政府补贴、社会捐助等,用于实现“大数法则”。
-
资金性质 :属于公共基金,不可继承。
-
二、使用范围
-
个人账户
-
主要用于支付小额医疗费用,如门诊挂号、药店购药、医保目录内自付部分(如乙类药先付比例)。
-
部分地区允许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
-
统筹账户
-
用于支付大额医疗费用,包括住院、手术、肿瘤放疗、慢性病治疗等。
-
通过起付线、封顶线等机制控制报销范围。
-
三、报销机制
-
统筹支付 :医保目录内费用,达到起付线后由统筹账户全额或按比例报销(如职工医保60%-90%)。
-
个人自付 :医保目录内需自付的费用(如起付线以下、封顶线以上),优先使用个人账户余额补足。
-
个人自费 :医保目录外的费用,由个人全额支付。
四、政策变化
2021年5月起,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全部进入统筹基金,仅个人缴费部分计入个人账户。但部分地区仍保留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旧政策,具体以当地规定为准。
总结 :个人账户侧重小额自付和灵活使用,统筹账户实现风险共济,两者共同保障医保体系的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