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1版由四大权威机构联合发布,新增七大核心亮点,覆盖流行病学数据、分期分型优化、胰岛素治疗规范、血糖监测策略升级、营养与运动方案、并发症防控体系及跨学科管理路径,为患者提供全周期精准诊疗指引。
1型糖尿病由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需终身胰岛素治疗。新版指南首次纳入中国流行病学数据,明确发病率年均增长趋势,揭示成人患者占比超65%的关键特征,打破“仅儿童发病”的传统认知。疾病分期细化为遗传易感、环境触发等六阶段,临床分三期并识别“蜜月期”,便于早期干预。诊断标准强化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新增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等三项指标,结合C肽水平动态评估,结合慢性和急性并发症筛查完善诊断路径。
胰岛素治疗强调个体化方案,推荐基础-餐时胰岛素或混合制剂,优先选用低血糖风险更低的胰岛素类似物,推荐胰岛素泵及动态血糖监测(CGM)作为优选工具,明确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70%的控制目标。医学营养治疗倡导个体化膳食计划,碳水计数法结合膳食纤维摄入标准(成人≥25g/d),运动方案制定需评估风险并匹配强度频率,强调运动前后血糖监测。低血糖处理流程化,分轻度、严重等级制定干预措施。
并发症防治以三级预防为核心,糖尿病肾病需监测尿白蛋白与肾小球滤过率,视网膜病变年度筛查结合眼底影像,神经病变评估聚焦感觉异常与足部溃疡,糖尿病足建立多学科协作筛查机制。社会心理支持体系覆盖诊断、治疗全周期,强调团队协作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儿童青少年侧重生长发育与心理适应,妊娠期强化母婴并发症监控,老年群体需权衡共病风险调整方案。胰腺与胰岛移植为特定患者提供功能性治愈选项,严格限定适应证如合并终末期肾病者。
新版指南系统构建了从筛查到长期管理的全链条规范,通过多学科协作、技术革新与个体化策略提升诊疗质量,助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结局。建议患者结合专业指导,依据指南优化日常管理方案,定期跟踪并发症风险指标,强化自我血糖监测与胰岛素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