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必须做病理分析的核心原因在于:病理分析是确诊癌症类型、分期和恶性程度的"金标准",能直接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和分子病理分析,医生能精准识别肿瘤特性,避免误诊误治。
-
明确癌症性质与分型
病理分析通过活检或手术标本,区分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例如肺癌可分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两者治疗方案截然不同。某些肿瘤(如乳腺导管内癌)仅凭影像学极易误判,病理检查能发现早期癌变。 -
指导个体化治疗
免疫组化检测可锁定治疗靶点,如HER2阳性乳腺癌需靶向治疗,PD-L1高表达者可能受益于免疫治疗。分子病理还能筛选基因突变(如EGFR、ALK),避免无效化疗。 -
评估恶性程度与预后
病理报告中的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反映肿瘤侵袭性,分期(TNM系统)则显示扩散范围。例如甲状腺乳头状癌即便转移也可能预后良好,但未分化癌需激进治疗。 -
监测治疗反应与复发
术后病理验证是否切除干净,新辅助治疗后分析肿瘤退缩率。液体活检等新技术还能通过循环肿瘤细胞动态监控疗效。
病理分析如同癌症治疗的"导航仪",从诊断到康复全程提供关键决策依据。患者应积极配合活检,并妥善保存病理报告以备长期随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