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病理报告单关键信息包括肿瘤类型、分期、分级、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状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这些内容共同决定治疗方案与预后评估。
胆囊癌病理报告的核心是明确肿瘤的具体类型,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癌,偶见鳞状细胞癌。明确类型对后续治疗选择至关重要。肿瘤分期基于TNM系统,通过侵袭深度(如是否穿透肌层)、淋巴结转移数量及远处转移综合判定,直接影响治疗策略。分级反映肿瘤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或未分化,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肿瘤大小通常以厘米计量,较大的病灶可能提示进展风险更高。浸润深度描述肿瘤突破胆囊壁的层次,例如侵犯肌层或浆膜层,可能涉及周围组织。淋巴结状态通过区域淋巴结活检确认癌细胞是否存在转移,若发现转移,则需调整治疗强度。免疫组化检测如CK、CEA、Ki67等标记物,既能辅助诊断肿瘤来源,又能提示增殖活跃性与预后倾向。
术后病理报告还需关注切缘情况,若切缘未检出癌细胞,则手术根治性更彻底。若病灶累及肝脏或其他器官,报告会明确累及范围及程度。病理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共同构成预判指标,医生可据此制定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对监测复发风险极为重要,患者应与主治医师保持沟通,确保治疗连续性与效果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