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控制,重点在于早监测、早干预,保障母婴安全。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每天监测血压至少两次,早晚各一次,采用正确姿势——测量前静坐5分钟,袖带下缘距肘窝2-3厘米,保持手臂与心脏同高。确诊高血压后,若收缩压<160mmHg且舒张压<110mmHg,可通过充分休息、清淡饮食(每日盐摄入<5g)、增加钾镁钙摄入(多吃香蕉、坚果)、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等控制血压,同时避免举重等剧烈活动。血压持续未降或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时,须遵医嘱服用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孕期安全药物。重症患者(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10mmHg)需住院治疗,若发展为子痫前期甚至子痫,可能需提前终止妊娠。需特别注意:利尿剂仅在严重水肿或子痫时谨慎使用,多数情况下优先控盐而非强行利尿;孕期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致畸药物。产后3个月内血压可能波动,建议持续监测并定期复诊排查慢性高血压风险。
妊娠期高血压管理需医患协同,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孕妇应严格记录血压数据,遵循个体化方案,必要时住院观察,优先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