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去医院检查时,通常需经历血压测量、专科评估、靶器官检查等关键步骤,以明确病因及并发症情况。
-
初步血压测量与评估
就诊时需在心血管内科挂号,医生会多次测量双臂血压(压差应<20/10mmHg),并结合病史询问(如家族史、生活习惯)初步判断高血压类型及风险。 -
常规检查项目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等血液指标,以及心电图、心脏彩超,用于评估高血压对心、肾等靶器官的潜在损害。 -
动态血压监测(必要时)
若血压波动大或难以确诊,医生可能建议24小时动态监测,记录日常活动中的血压变化,提高诊断准确性。 -
继发性高血压排查
怀疑继发性高血压(如肾病、内分泌疾病)时,需增加特殊检查,如头颅CT、肾脏超声、血浆醛固酮测定等,以排除其他病因。
总结:高血压检查需系统化,从基础测量到靶器官评估,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项目。早诊断、早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患者应配合医生完成全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