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是导致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与免疫炎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及水钠潴留等因素相关,且90%肾病患者可能伴随血压升高。
肾炎导致高血压的原因多样且相互关联。当肾脏因炎症受损时,免疫系统会释放炎症因子引发全身小动脉收缩,直接促使血压上升。受损肾脏会过度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导致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进一步加剧血压升高。肾功能下降常伴随水分滞留和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泵血负担,形成恶性循环。约9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会出现高血压,若未及时控制,高血压又会加速肾功能恶化,形成“肾炎-高血压”的双向恶化链。
诊断方面,需排查血液中的尿素氮、肌酐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尿液中的尿微量白蛋白也是评估肾损伤的关键指标。若发现肾动脉狭窄等问题,则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认。治疗上,需采取综合性方案:药物选择以降压兼顾肾保护为原则,如ACEI、ARB类药物,必要时联合利尿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生活方式调整至关重要,包括严格限盐、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及规律运动;对于肾动脉狭窄等特殊病因,可能需介入或手术干预。值得注意的是,血压控制需个体化,单药未达标时应逐步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并定期监测血压变化与肾功能。
肾炎相关性高血压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高压状态会加速肾衰竭。患者务必遵医嘱规范治疗,通过药物、饮食与生活方式的协同管理,既要阻断“肾炎-高血压”恶性循环,也要避免降压药物对肾功能的二次伤害。及时筛查与早期干预是保护肾功能的根本策略。